首页医药新闻医药政策
虚假信息举报:点此处对话

基本药物制度“零差率”面临多方挑战

2010-12-13 22:41:42    来源:  作者:

  “721”补偿模式

  在实行零差价的同时,长春市确立了“721”的基本药物补偿模式。即县区级财政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总额的70%拨付专项资金;20%的资金保障由各级政府通过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实现;另外10%由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开展医疗服务解决。

  “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,虽然医院收入减少了,但是职工个人收入却增加了”,姚树伦说。

  据介绍,龙家堡镇卫生院有职工60多名,以往财政每年只给拨款20万元,医院要自己创收280万元,其中70%~80%靠卖药。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,医院药品收入锐减,但是财政拨款从过去的20%提高到70%,职工人均工资比以前提高了200~300元。“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都比以前高了”,姚树伦说。

  此外,医院的门诊量出现上升。姚树伦说,现在是淡季,不明显,但是就诊人数增加了10%。

  据长春市3个试点区、市测算,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,三地共需新增财政补助2600万元,市级财政要增加支出1000多万元。朝阳区副区长葛丽萍说,过去区里按在岗人员的50%拨款,现在按运行经费的70%,区财政为此每年新增支出700万元。“对区里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投入,但是还可以接受。今年新增的700万元已经到账户了”。

  葛丽萍认为,比投入增加更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。“过去都把基层医院当成赚钱的机构,工资、采暖费都要自己挣。现在明确了,基层医疗机构的目标不是挣钱,而是为老百姓搞好服务。”

  “过去一开会,不是这儿发不出工资就是那儿发不出工资,我这个卫生局长都不想干了。现在财政拨款多了,没有再为工资发愁的了。”付杰说。

  “目前国家和省里的补偿办法都没有出台,长春市先行了一步。我们希望通过"721"这样的补偿模式,既能够使医疗机构的经费得到保证,同时又留有一定缺口,激发医疗机构的积极性,避免一味"等靠要"。”齐国华说。

  高平表示,“以后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琢磨着怎么为患者搞好服务了。”

  据长春市卫生局统计,3个试点区、市今年1~7月日均就诊人次约为886人,8~9月为1065人,增幅20%;单处方均值由35元下降到16.5元,下降幅度为47.2%。朝阳区、绿园区前7个月药品月均收入198万元,8~9月药品月均收入142万元,下降28.3%;前7个月医疗收入月均130.8万元,8~9月为166万元,增幅为27.7%。改革试点前后对比,药品收入减少,处方均值下降,直接减轻了百姓负担。

  胶着

  “财政拨款比例达70%,除了长春市有这样的实力,其他地区恐怕很难做到。”其他县市的几位卫生局领导这样认为。

  据了解,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后,除了长春市,吉林全省多数基层医疗机构只拿到了省里的一次性补助5万元,有些卫生院连这5万元也没有足额拿到。

  “不让卖药,又不给补偿,再这样下去就挺不住了”,一些基层卫生院院长反映,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的这几个月,医院全靠东挪西借维持。赵中立说,由于基层医疗机构有公共卫生均等化补贴,暂时可以勉力支撑,“如果新年后还是这种状态,职工即使不上访,也会不干了。”

  业内人士分析称,吉林省相关部门曾对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如何补偿进行过测算,但是卫生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统计口径与计算方法不太一致,以致在核定收支和任务时很难达成一致。加上国家层面的大政策不出,地方操作起来无所适从。

  有基层卫生工作者呼吁,国家应尽快研究基本药物综合改革配套措施,或者用基本药物制度推进综合改革,“目前基本药物制度推进艰难的关键在于,从省里到地方都是单一执行医改,执行零差价,其他政策都不到位”。

  在中国不少县级财政是“吃饭财政”、“喝粥财政”的现实下,基层医疗机构渴盼的补偿途径,仍有待寻觅。

  补偿机制的滞后,是否会拖慢基本药物制度自身的建设进程,甚至使已经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机构“另谋出路”、形成反弹,颇令人关切。

  除补偿不到位外,基本药物品种不够多、便宜药消失、招标采购“重价格、轻质量”等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。

  周岁后的基本药物制度,将如何应对上述挑战? 

手机:   汉字数